全国高端空降联系方式_怎么找到接私活的女生电话_小姐姐小卡片电话_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

城市从这里崛起

作者:建筑钢结构网    
时间:2009-12-23 09:23:38 [收藏]

    在马钢一铁总厂的大门里侧的墙上写着这样

    一句话:马钢从这里诞生,城市从这里崛起。1952年底,就是在这里,全国各地

    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告别亲人,带着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,风餐露宿,在战争

    的废墟上建立起了崭新的马鞍山铁厂。1953年9月16日,这里炼出了新中国成立后

    华东地区的第一炉铁水,也开始了安徽钢铁工业的新纪元。

      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,今天的马钢已从当年的小铁厂发展成为具有800万

    吨钢铁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。拥有我国最先进的热轧、H型钢生产线和

    我国最大的车轮轮箍专业生产厂,建成了车轮轮箍、高速线材、H型钢、棒材等15

    条国际标准生产线。50多年来共为国家创造了380多亿元的资产,上缴了100多亿

    元的税金。仅今年上半年马钢就完成产值181.22亿元,对马鞍山市工业增长贡献

    达到了71.7%。马钢也是继宝钢、鞍钢和沙钢之后第4个进入世界级钢铁企业的中

    国钢铁企业。而这一切都是靠几代自强不息的马钢人奋勇争先,在创业中勇于创

    新、在创新中艰苦创业争取来的。

      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实现跨越发展

      在马钢的发展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发展机遇,马钢人都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和

    执着的精神发现了它们并都抓住了它们,这才成就了今天马钢的辉煌。

      新中国成立之后,中华大地上行驶的火车仍然全部用的是"洋轮洋箍",中央

    政府决定自力更生建设中国自己的车轮轮箍厂,厂址选定在河北宣化和四川宜宾

    ,但是经过三次初步设计方案和两次变更厂址的波折后,1961年初,邓小平总书

    记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最终决定,将车轮轮箍厂由宣化迁址到安徽的马鞍

    山迅速进行建设。这使得当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马钢却凭着敢闯、敢拼的创业创

    新精神迎来了自己发展壮大的第一个春天。

      2万多名施工人员怀着振兴民族工业的雄心,在荒丘野地里搭起了茅草棚。70

    0多个日夜里,建设者们高唱着"披荆斩棘战四方,五湖四海是家乡,踏平万重荒

    山岭,建起千座大工厂"诗句,在没有设计经验、设计资料和专门技术的情况,马

    钢成功轧制出第一个国产轮箍。1964年7月2 9日,又成功地轧制出我国第一个直

    径840毫米的整体车轮,宣告了中国火车只能使用"洋轮、洋箍"的历史一去不复返

    了。马钢车轮轮箍厂的建成投产成了中国人的"争气工程",它与大庆油田投产、

    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和原子弹爆炸一起,被中央政府称为我国工业和国防建设的

    四大成就。今天,马钢生产的时速270公里的高速车轮已通过国家技术鉴定,"马

    钢牌"车轮轮箍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,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
      马钢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,当时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

    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,能否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,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设

    备和技术,在技术上拉近与国外企业的距离成了事关马钢发展的重大课题。针对

    当时国内仅有一家27米/秒的高速线材企业的局面,马钢决定引进一套具有当时世

    界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轧机。然而当时的马钢在钢铁行业依然还是个"小弟弟",

    其他大钢厂都没有引进过这样先进的设备,马钢能够驾驭和消化得了它吗?行业

    内部有人怀疑,国家主管部门怀疑。在种种质疑声中马钢成立的项目小组出发了

    ,三年多的时间里,小组的四个成员往复奔波于马鞍山、合肥和北京之间民。作

    为小组成员之一、马钢高速线材第任厂长的夏鹤鸣十年前就退休了,回忆起为马

    钢争取这个项目的过程,他依然十分激动,他说:"那时候正处于国家对冶金行业

    进行宏观调控,许多项目都在陆续下马,同时也有其他大钢厂也打算上这个项目

    ,因此这个项目的争取过程非常艰难,项目小组成员没有一个人叫苦,也没有人

    计较报酬和个人得失"。

      经过1234天的努力之后,马钢从德国施勒曼?西马克公司引进全套具有80年

    代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轧机项目终于获得批准。为了能充分发挥这套设备的

    效益,马钢选派了大批工人的技术骨干外出学习。1987年5月这套设备投产后,马

    钢人对它进行的技术改造80多项,使其创造了令世界同行震惊的班产量771吨、轧

    速119.1米/秒的纪录。这条生产线在投产的第四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,18年

    间为马钢创造了30多亿元的利润。历史的车轮走了1992年2月,邓小平南巡谈话震

    撼神州大地。能否成功地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革成为决定马钢能否成为具有国际竞

    争力的现企业发展的关键。在国务院最初备选的全国30家股份制规范化试点的企

    业名单中没有马钢,名单压缩到20家时依然没有马钢,经过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和

    马钢人不懈努力,在当年9月国务院最终公布的9家试点企业名单中出现了马钢这

    匹黑马。

      作为大型钢铁企业搞股份制在中国尚无先例,马钢历经40年风雨、包袱沉重

    ,要直接改造为上市公司,一下子跨越几个台阶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马钢人深知

    机遇难得,不能坐失。为了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,又要符合中国法律的要求,十

    多万人的马钢人分灶吃饭,集体企业的3万多人与马钢脱钩。经历了改革的阵痛,

    冲破了资产评估、会计审计、法律冲突、企业重组等屏障,马钢A股和H股相继上

    市。钢铁业在国外被认为是夕阳产业,其股票的发行也一直不被看好,而马钢的A

    股上市后却供不应求,H股上市当日即上涨了60%,为马钢募集到生产急需的64亿

    元资金,马钢股票的成功发行成为"中国钢铁第一股",为马钢日后跨越式发展打

    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    2000年至2004年的五年时间里,中国钢铁行业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,市场

    一路走高,马钢抓住时机,使企业的生产规模从2000年的400万吨跃迈上2004年的

    800万吨钢配套生产能力,四年迈了三大步。

      自强不息不断在创新中创业

      在新中国的冶金规划蓝图上,马钢最初只是作为一个为上海重工业提供年产2

    0万吨的生铁的原料供应基地,但是到了1958年,他们不仅将生铁的年产量提高到

    50万吨,还在被苏联专家断言的"地形地势不适宜发展钢铁工业"的地方炼出了第

    一炉钢水,轧制出自己的第一根钢材,使马钢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钢铁联合企业

    。

      马钢人自强不息的创业创新精神在开拓中国的H型钢市场的历程中得到了充分

    的体现。H型钢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性能优越的钢材,19

    93年马钢决定要建设中国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。马钢战略研究室主任王晓阳告诉记

    者,当时的上这条生产线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建设问题,而是市场问题,由于国

    内没有热轧H型钢的生产线,也没有相应的应用规范标准,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不会

    考虑使用H型钢材,建设单位当然更不会使用钢材了,实际上当时国内也就没有形

    成H型钢的消费需求市场。

      1998年9月,马钢H型钢生产线建成后,国内市场销售举步维艰,直至1999年1

    2月,他们才接到来在北美市场的第一笔8000多吨的订单。为此,马钢成立了庞大

    H型钢市场的推介大军,他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,踏破了千百个设计院、工程建设

    工地的门槛。马钢人在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的支持下,作为第一起草单位,在收

    集、翻译、分析、对比、研究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H型钢标准基础上,结合我国工

    程建设实际,编写出了BG/T11263-1998《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》国家标准。

      几年来,马钢人不仅开发了175个品种规格,生产出了三百多万吨合格的H型

    钢材,还在国内培育出了广大的H型钢材的市场。从中华世纪坛到渤海的石油钻井

    平台,从上海F1赛车场到国家大剧院,马钢H型钢走遍中国的建设工地。

      马钢H型钢在国内赢得一席之地后,又把目光投向了世界。1999年底,马钢快

    速反应,正确决策,领先其他竞争对手将马钢H型钢打入美国市场。之后,马钢又

    开发出日标和英标H型钢,开拓了日韩、东南亚和欧洲市场。

      2001年5月,美国为?;ぷ陨砝妫攵灾泄?0多个国家向美国出口结构型

    钢,提起了倾销调查申请。马钢积极应诉,在大量的事实面前,美国商务部最终

    裁定,马钢出口美国的H型钢不构成倾销,即倾销幅度为零,不征收反倾销税,马

    钢取得了完美的胜诉。这场国际贸易"官司"的胜利,被称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

    ,打赢的中国钢铁第一官司。

      2004年初,以马钢的诞生地原一铁厂与二铁厂、二烧结厂成建制重组为前奏

    ,马钢拉开了新一轮区域和业务整合的大幕,公司按照钢铁产品生产流程对各生

    产单位进行整合,相继成立了三个钢轧总厂和两个能源总厂、仓储配送中心等,

    这也是马钢自股份制改革之后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最大规模的调整。它为马钢实现

    业务流程化管理和组织结构扁平化,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,推进信息化管理和作

    业长制等现代化管理措施提供新的平台。以整合后的一铁总厂为例,他们承担的

    将工艺装备相对落后的3座300立方米高炉改为2座科技含量较高的500立方米高炉

    的"三改二"工程,是马钢缓解铁水紧张向今年产钢1000万吨冲击的一个关键举措

    。今年2月份工程竣工后,该厂高炉日产首次突破了一万吨大关,平均系数3.424

    ,实现了几代炼铁人的夙愿。

      在技术研发上自主创新,马钢紧跟世界先进水平,写下了服务于尖端领域的

    辉煌篇章。马钢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、美标H型钢等

    成为"中国名牌"候选产品。时速270公里的高速车轮及直径1250mm、直径1050mm高

    质量整体机车轮也已相继开发成功,被指定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车轮使用产品。

  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.8级超细晶非调质冷镦钢、耐蚀船板、高强度强板等成功用

    于我国"神舟五号"载人火箭和核潜艇上。

      为早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,"十五"期间,马钢在前

    几年最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,投资153.8亿元启动以冷热轧薄板工程为龙头的结构

    调整和工序整合、配套改造等基本建设。到2004年4月28日,以冷热轧薄板生产线

    正式竣工投产为标志,马钢提前一年完成"十五"结构调整规划。通过调整,马钢

    形成高档次的板材、H型钢,车轮轮箍,棒线材四大系列产品,具有国内先进水平

    的生产线产品产量达到总产量的80%以上。

      发展才是硬道理,敢为人先的精神为马钢在"十一五"的发展规划中又抢得了

    先机。由于提前准备,在国家对钢铁、水泥等行业投资进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,

    总投资200多亿元马钢新区5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生产基地工程却成为同行业中第

    一个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的"十一五"发展规划项目,也是第一个全面开工的项目。

    到2007年新区建成后,马钢将具备15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,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

    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。

      1958年9月20日,毛泽东主席视察马钢时还只是提出了"马钢可以发展成为中

    型钢铁联合企业"的目标,现在的马钢早已是一个特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了。从车

    轮轮箍项目到高速线材到股份制试点改革再到H型钢生产线,每一次马钢原本都不

    在宏观决策者的考虑之列,马钢的举动有的在当时看来甚至有些异想天开的,但

    马钢人用他们自强不息、敢为人先的精神让他们每一次都成功地登上发展的快车

    。今年七月一日,省委书记郭金龙同志在视察后深有感触地说:马钢的企业灵魂

    根本就在于创新上。马钢在五十年的建设发展中,几代马钢人始终昂扬着艰苦创

    业、自强不息、奋勇争先的创业创新激情,在安徽人民吹响加快东向发展的进军

    号角的今天,马钢的创业创新精神,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需要和大力弘扬的精

    神。

    来源:中安网
    下载附件需要消耗0点,您确认查看吗?

    "欢迎大家转摘!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网(utd3n.brksn.cn)谢谢合作!"

相关文章:

文章标题
建筑钢结构网--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官方